杂谈-关于逆模因
前言
逆模因(antimeme),是一种具自我屏蔽特性的概念;一种透过其本身的性质,以阻止或防止他人将其传播的概念。
在了解什么是逆模因之前,首先要明白何为模因。
模因:
现实里的模因是文化信息单位,其所承载的信息的自身特性,有助于将自己,通过客体模仿和复制的方式,在人际间扩散,进而形成多级传播或迭代差异。
模因特性:
自我模仿、增殖性、主动性、扩散性、排他性、差异性,等等。
信息传播:
一个对于某些个体来说具有实际意义的信息,其传播需要通过这一流程:
传播者【可能对象 → 编码信息 → 传播渠道】
→ 媒介 →
受传者【接受信息 → 解码信息 → 做出反应】
逆模因:
在信息传播过程中,能严重妨碍信息传播的因素(噪声)及所衍生的干扰信息,特别是能影响自身被感知的干扰因素及信息,便可以视为逆模因。
干扰信息:
干扰信息,是相对无实意的信息,其会附加在原来的实意信息上,或阻止、或掩饰、或遮蔽对方的传播。其多与实意信息同出一个信源,或者说,就是信源有意发出噪音,以遮蔽自身外泄的实意信息。
逆模因特性:
逆模因可具有干扰或破坏原信息的能力;同时也可有和模因相近的复制与扩散特性,但与之相反的是,逆模因复制和扩散的是噪声。这一噪音会污染实意信息传播流程中,可能接触/涉及实意信息的任意之物。其自身与在其影响下的原信息,可能会不被重视、被忽略,乃至无法察觉,等等。
注:逆模因视情况可具有认知危害、信息危害、记忆影响等危害的其中之一或者全部,但有认知危害、信息危害、记忆影响的事物不等于就是逆模因。
逆模因效应:
逆模因效应是逆模因特性所造成的信息在原传播过程中,失真、丢失、屏蔽情景,而能形成逆模因效应的是逆模因实体。
逆模因就是严重影响原信息在传播中的完整性,乃至将传播直接打断的“强噪音”,及其所形成的附加在原信息上的干扰信息。能挤占原信息的传播生态,使之被消溶或遮蔽;也可在污染原信息后,及所衍生的干扰信息一样扩散,传播相对某些受传者来说的无意义或实在危害的干扰信息。同时,其自身及其影响下的原信息,多具有不被察觉或令人不以为意的特性。
而逆模因特性令原信息在原传播流程中,出现失真、遮蔽、丢失、消溶等的情况,就是逆模因效应。
逆模因是一种具自我屏蔽特性的概念;一种透过其本身的性质,以阻止或防止他人将其传播的概念。
你要如何收容一个你无法记录或记忆的实体?如何去和无法触及,而且伪装完美的敌人,在你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和它开仗的情况下进行战斗?
逆模因的存在代表着“未知”的具象化,也是近乎永恒的恐惧来源。因此,逆模因与任何一项未知的异常之间并无区别,其背后只包含未知带来的恐惧,而非完全等价于威胁本身。
面对“未知”本身,我们只能小心前进,免不了动用超出规格的资源与手段以保证安全,哪怕对象只是无害的石头或晦涩的知识。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噪音,更遑论无法理解的其他语言。面对逆模因,我们不必惧怕它本身。
我们唯一缺少的,是“亡羊补牢”的机会。
面对未知的异常,最好的做法是谨慎解析、大胆行动,然后再针对错误的后果进行修正,积累经验的同时成为更好的自己。但面对逆模因,我们很可能失去“修正错误”的机会,因为我们无法得知错误是什么样的,甚至可能无法得知错误是否发生。
解决方法很简单,那就是不犯错误。